南通数字经济创新协同中心的投运,为通州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上月,通州优化《重点产业链挂钩联系组织体系》,新增“人工智能”重点产业链,这一战略调整,标志着人工智能正在升级为区域经济核心驱动力。
南通数字经济创新协同中心的产业辐射力正从家纺这个“突破口”向更广阔领域延伸。
“我们一期主要以家纺行业为突破口在开拓业务,预计赋能4000家到5000家中小企业。”赵军表示,AI的尽头是算力,中心总规划是400P算力,整个数据存储量预计超6000T。“后期我们会向船舶海工、现代建筑产业这两个南通的优势产业发展,让数据要素流通成为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始于家纺,不止于家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立足通州,为全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提供可复制的“通州范式”。
目前,南通数字经济创新协同中心的磁吸效应已然显现。
8月15日,南通高新区“AI+”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圆满收官。本次大赛汇聚了全球创新资源,吸引了40支高水平团队同台竞逐,涌现出“5G+AI”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AI+无人机”高层建筑外墙清洗系统等一批创新成果,充分展现了华为算力支撑与地方产业生态的协同效应。
“我们已经做好从政策、人才到资金的全面准备,”区委副书记、南通高新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吴冰冰表示,南通高新区将出台人工智能专项支持政策,成立人工智能科创母基金,打造“算力服务+产业应用+配套服务”的产业集群。“我们将牢牢把握‘AI赋能产业、创新驱动转型’的发展路径,依托华为数字经济创新协同中心的揭牌运营,以算力筑基、用场景破题、靠生态聚力,让更多‘金点子’变成‘金产业’,让更多‘好项目’扎根‘好地方’。”
随着“人工智能”正式跻身区级重点产业链,通州正依托这一超级枢纽,加速集聚技术、资本、人才等高端创新要素,“通州范式”所蕴含的创新动能,将为长三角乃至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而笃定的创新力量。
未来五年,一个目标清晰可见:这里将崛起不少于50家活力迸发的人工智能企业,汇聚超过200名行业领军与专精人才,深度赋能超百家本地企业实现智能化蝶变。通州,正以自主算力为基座,数据要素为血脉,产业升级为灵魂,全力构筑长三角数字经济新高地,引领数字化转型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