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听说如皋有了东方白鹳,我们带着好奇心,驱车赶到志勇村。在邦瑾路上,恰巧遇到了健谈的张奶奶,她告诉我们:“我每天早上起床时只要一抬头,就能看到东方白鹳。时间长了,就结下了深厚的情意,只要一有时间就要看看它,一天看不到,心里就空落落的。”
“那是在四月。”张奶奶回忆道,“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鸟围着我家门口的高压电线杆转圈圈,嘴里叼着细树枝,没过几天就搭了个比竹篮子还大的鸟窝。后来供电公司的巡线员告诉我们,它们叫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鸟中大熊猫,全世界还不到一万只。这对鸟儿可漂亮了,白衣黑裙,大长腿,还穿着‘红袜子’。我们村的人都把它们当作吉祥鸟。”说着,她突然抬手指着铁塔的顶端:“你们看,大鸟觅食回来了。”
只见一只白鹳从东方飞来,稳稳落在40多米高的铁塔上。我和随行的宗师傅立即举起相机——大白鹳抖动长长的嘴巴,一条白鱼就到了嘴尖;小白鹳仰着头,颤巍巍地张开小嘴,连续横撞了几下,才歪歪扭扭地接住了小鱼,喉咙在下咽时微微蠕动。这样的动作先后重复了三四次。吃饱后,小白鹳拍打着翅膀,将脑袋向后甩,与白云共舞起来。它们正为日后独立生活练习飞行技巧呢。
小白鹳正欢的时候,空中突然出现了十几只喜鹊,直扑白鹳窝!它们趁老白鹳外出,轮番啄咬幼鸟。霎时间,幼鸟羽毛飞舞,脚上血肉模糊。一只幼鸟挣扎飞了几米远,就直线坠落下来;一只则直接掉在铁塔下的麦地里。村民们急忙赶来,一边报警,一边组织临时救护。南通野生动物救护站的同志赶到后,专业迅速地消毒包扎。人群中有个刚放学的学生,看到躺在地上的小白鹳无力地扑腾,眼泪簌簌而下,转头靠在妈妈的怀里。妈妈抱着孩子的头,低声安慰:“叔叔们正在抢救呢,一会儿就好了。”村民们担心掉在麦地里的幼鸟觅食困难,又在铁塔下挖了一方小鱼塘并放进鱼虾,大家这才放下心来。
喜鹊为何攻击白鹳幼鸟呢?宗师傅为我解开了这个谜。原来白鹳在筑巢时,趁喜鹊不在家,叼走了鹊巢的树枝。喜鹊记仇,这才上演了这场复仇的悲剧。好在有村民和供电、公安、林业局爱鸟人士的共同保护,白鹳这才得以脱险。
如今的志勇村人早已摸透了这些空中邻居的脾性。春耕时,白鹳在翻新的泥土上踱步,橘红的脚掌印叠着拖拉机的辙痕;盛夏清晨,它们在金黄麦浪中穿行,暮归的鹳群掠过晚霞,翅尖沾着友谊河的水汽;就连冬雪封田的日子,依旧能见它们立在巢边,像一尊尊白玉观音守着沉睡的村庄。
我们站在村道上仰望这些云端邻居,晚风送来运河湿润的空气,鹳巢在暮色中亮起温柔的轮廓。我忽然明白,所谓祥瑞不过是大地与生灵的温柔相待。
东方白鹳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却选择连续四年在如皋生儿育女,是如皋的生态之美和村民们善良纯朴的品格深深吸引了它们。
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一幅人鸟同乐、人与青山两不负的生态画卷正在生动展开。人们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东方白鹳来此筑巢繁衍、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