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区商务局了解到,1至6月,海门实现外贸进出口194.9亿元,同比增长60.3%,增幅位居南通八县市区首位。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既有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坚实支撑,更离不开政策服务高效赋能的强劲驱动。面对国际市场波动与基数效应双重压力,海门正多措并举,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
企业主体的集中发力,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核心动力。近日,燕达(海门)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码头上,一批重达2422吨的管廊模块顺利装船发往韩国。“今年公司出口额同比增长近6倍,在手订单已排至2026年。” 企业报关经理凌小凡的话语中透着十足底气。作为海门港经济开发区的标杆企业,燕达依托港口资源优势,与艾郎风电等企业协同构建起海工模块、风力装备等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区域外贸增长的“新引擎”。
尽管上半年海门外贸表现亮眼,但仍面临多重压力挑战。对此,海门区提前谋划、精准施策,由区商务局牵头,联合各区镇、相关部门打出稳外贸“组合拳”——
聚焦外贸前30强企业强化精准服务,在通关、物流、结汇、融资等环节提供全流程跟踪保障,助力企业稳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确保前三季度完成300亿元进出口目标;抢抓政策“窗口期”,引导202家涉美出口企业科学排产、加速交付;大力培育新业态,重点招引大宗贸易商、供应链链主及外贸综合服务机构,推动苏美达外贸公司于8月8日正式开业;落实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11条举措,全年计划引进电商企业20家以上,力争跨境电商贸易额增长20%。“下半年,我们将以‘稳增量、拓新局’为重点,通过政策创新、服务升级和业态突破,推动外贸持续稳定发展,为南通乃至全省开放型经济贡献海门力量。”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越是挑战来袭,越能检验经济成色,越能考验应变能力。这份“成绩单”,既藏着产业升级的“硬实力”,更透着敢闯敢拼的“精气神”,为勇挑大梁注入了强劲信心。
当外界还在为外贸走势踌躇观望时,海门早已用热火朝天的实干场景给出了答案。深水港码头巨轮往来如梭,生产车间订单持续扩容,政策工具箱创新举措不断推出。这种“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正是挑大梁应有的姿态——不回避挑战压力,更不畏惧困难阻碍,于承压中寻机,在破局中前行。
外贸的韧性,说到底是发展韧性的集中体现。从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力到开放平台的能级跃升,从企业主体的敢闯敢试到政府服务的精准善为,海门正将短期增长的“势能”,系统转化为长期发展的“动能”。当前,攻坚三季度、决胜下半年的关键赛程已经开启,只要实干劲头不松、创新智慧不竭,“稳增量、拓新局”就绝非空洞口号,而是触手可及的生动现实。
在南通外贸版图上,海门正以担当书写更重分量。这份担当,靠实干铸就;这份信心,凭拼搏赢得。只要韧劲常在、定力不移,海门经济定能行稳致远,在“下半年攻坚冲刺”中续写辉煌,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挑稳挑实这根“大梁”。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