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剑
少林寺的新任住持印乐法师上任不到一周,就推出重磅新政,颁布了新制订的“六项规定”。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项,拆除方丈室的围墙,供游客随意进出参观。 原本方丈室被围墙包裹得严严实实,透出一种神秘莫测的味道。方丈在里面的活动,外人无从得知。 围墙一拆,内室陡显,神秘感一扫而光。方丈会见什么人、搞什么活动,起码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密不透风。 第二项,关闭寺院里的淘宝店铺。 此举目的是减少商业活动,回归寺院不做生意、不盈利的本性。 少林寺的淘宝店在2020年销售额就高达2300万元。退出网店,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少林寺的收入将会少了一大块。
第三项,叫停武僧商演,取消网红打卡点,停售开光文创盲盒,关闭直播间打赏功能。 武僧商演是原方丈释永信的创意,通过组织武僧团到各地商演,获得商业出场费,扩大少林寺的品牌影响力。 而叫停武僧商演,就是让武僧们专注于佛学和武学上的修行,回归僧人的本质,避免其沦为商业化的工具。 其他一系列商业行为均被取消,远离世俗的金钱世界。 第四项,取消“高价香”,改为向游客免费提供香烛。 高价售香,历来为各界人士所诟病,被指利用信众的虔诚心,借机为寺庙敛财。 让信徒们烧香拜佛时,不再以香烛的价格来衡量其诚心,烧香者无论贵贱和贫富,都应为信仰而来,都是“心诚则灵”。 第五项,调整僧人们的作息时间。 每日寅时(凌晨3点)起床上早课,辰时(7点)练拳到午时,未时(13点)抄经至酉时,戌时(19点)还要集体参禅到亥时(21点),每周仅沐日(周日)下午可短暂休整。 让僧人们真正过上“农禅并重”的修行生活,既能种地学农禅,又能研究佛法、学习武术强身健体。 第六项,撤下功德箱的二维码,提倡现金布施,恢复过去寺庙的传统。 近年来各地寺庙纷纷采取高科技方式,在寺内遍布二维码,引导信众扫码捐赠。 如今少林寺撤下二维码,只接受现金布施,可以预见的是布施数额将会大大下降。 毕竟,在移动支付时代,很少人会随时携带太多现金,甚至干脆不带钱包,只带手机。 即使临时起意布施,也会因手头无现金而作罢。 在少林寺前任方丈释永信被抓、这座千年古刹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时,新上任的第89任主持印乐法师为扭转局面,祭出了大手笔。 六项新规的总体原则就是四个字:去商业化。 寺庙像企业,和尚像商人,宗教像商品,这不只是少林寺,而已是全国寺庙的通病。 在人们心目中原本应该暮鼓晨钟、庄严神圣的寺庙,如今到处充满了铜臭味。 进寺庙大门要掏钱,庙里烧香要掏钱,祈福做法要掏钱,购买佛件要掏钱,寺庙变成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业场所。 寺庙的和尚们还走出寺门,广泛参与各种商业活动。成立公司,将道场企业化,佛教IP化,和尚职业化。 各种寺院建得越来越雄伟,菩萨的金身塑了一遍又一遍。和尚们的座驾不再是白狮青牛玉麒麟,而是奔驰宝马法拉利。 哪里有什么清修净土,全是名利世界。宗教和世俗混为一谈,佛祖成了共享金字招牌。 看到这些乱七八糟的现象,确实令人泄气加不屑。 虽然少林寺的名气大于白马寺,但以白马寺及印乐法师在佛教界的地位,印乐法师调任少林寺住持,算不上高升,只是平调。 平调的印乐法师未必想搞“新官上任三把火”,出手却是“稳、准、狠”,一下抓住七寸。 他十分清楚少林寺最大的弊病和症结,也知道招致公众恶评的根源所在。 印乐法师主持白马寺期间,素以低调勤俭、佛法精深而著称。 多年来,白马寺的商业化气息甚少,油水自然比之少林寺寡淡得多,而这恰恰是被世人所称赞之处。 印乐法师接掌少林寺之后,随即便复制了白马寺的做法,大力革除原来浓郁的商气息,并以严格的戒律约束僧人。 外界不得而知,这是来自上峰的授意还是印乐法师自己的发心。我想,可能两者兼而有之。 然而,任何一项政策,有受益者,就必然有反对者。 六项新规得到了外界的普遍赞誉,却让一小部分人很不爽,比如寺内的和尚。 商业活动停止,少林寺的收入受到严重影响,继而肯定会波及寺内僧众的生活水准和个人收入。 停止武僧商演,原来武僧团的那帮人就会无事可做,无钱可赚。 制订清修戒律,每天凌晨起床诵经早课,白天劳作习武,这种苦不是一般人能吃得下的。 很快,六项规定便收到了最直接的反应——30多名僧人辞职了。 “以前敲钟是修行,现在敲钟像打卡。”刚脱下袈裟的小和尚法号“圆通”,如今已注册成外卖骑手。 他展示手机里的排班表:“凌晨诵经算早班,午后练功算中班,晚上坐禅算晚班,加班费是多抄一遍《金刚经》。” 有网友开玩笑说:“要是新方丈再规定白天不能玩手机,周末还得下地干活,或者出去体验传统的修行方式,比如去山上砍柴、挑水,估计和尚们能走一半。” 更有人编段子:“本想遁入空门逃避996,没想到庙里卷成了007,这届佛祖太严格。” 其实,少林寺的新规并没有什么新鲜之处,佛教的教义本身就是这么规定的,现在不过是拨乱反正而已。 佛教过度商业化不符合佛教的宗旨,出家人不为精进佛法而只为谋求利益,那不是真出家,只是假和尚。 如果连清规戒律都不能遵守,清苦生活不能忍耐,说明他是一个投机钻营分子,怀着其他的企图混进寺庙,这样的人不适合继续当和尚。 实际上,少林寺有相当一部分僧人属于这种性质。 他们都是签了合同的,当初来少林寺,是奔着“网红武僧”来的。现在收入少了不说,还得下地干活,这谁受得了? 有人临走的时候撂下一句话:“收入少了一半,还得种地,不如送外卖去!”他们把寺庙当成职场了。 大浪淘沙,少林寺新规一出,立刻就使假和尚现了原形,实在是一件好事。 但是,印乐法师这个弯转得有点过急,药下得有点过猛。短期效果明显,长期来看会有什么影响尚待观察。 少林寺作为收入常年稳居全国前三甲的知名寺院,经济体量庞大,牵涉到的不仅仅是其本身。 寺内僧众、上下游合作伙伴、信徒香客、周边旅游文化产业,包括当地政府在内,少林寺和他们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去除商业化,少林寺势必收入减少,关联方利益将会遭受损失。打破利益格局,动了别人的奶酪,就可能招来麻烦。 在民间的一片叫好声中,如何驾驶这艘千年古船在复杂的江面上安全稳当地前行,着实考验着印乐法师的智慧。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