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我从南京大学毕业。留校工作两年后于1971年6月离开南大到当时的南通县报到,先到海晏、海丰农村劳动锻炼,第二年正式安排到三余中学做化学教师。我的三十余年的教育教学之路从此开始……
在三余中学任教
三余中学初创于1942年,1956年7月重建,1960年升格为完中,校园环境较好,我能来到该校工作,还是挺高兴的。
因我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的,没有经过教学常规训练和实习,对搞好教学刚开始还有点儿心中无数。为此,我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刻苦钻研教材,查阅教学资料,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认真备课上课,使自己较快地适应了中学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
三余中学老校园
通过教学实践,使我逐渐认识到,要搞好教学,首先要有一颗责任心,既要对学校负责,也要对学生负责。其次就是备课要充分,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上课要讲究教学方法,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面向全体,照顾两头,启发引导,师生互动;表达清楚,生动有趣,让学生听得进,记得住。通过努力,学生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学习成绩也在不断进步。我所教的高中毕业班化学高考成绩都很好,取得高分的也不少。黄利人、薛建平等同学化学高考成绩达96分(满分100分),从而在一九七八年录取了重点大学,后到外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现仍在美国从事与化学有关的科研开发工作,成为美国的终身教授。
我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经常听校内、校外的老师讲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我也经常对内对外上化学公开课,得到同行们的好评。我把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写成教研文章,多次参加市、县化学研究会的论文交流,有些还在化学教研刊物上公开发表。我还被南通市化学学会、南通县数理化学会吸收为会员,担任南通县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积极参加化学教学研讨活动。1980年8月,南通县教育局举办全县初中化学教师培训班,我被应邀作讲座,上示范课,探讨教材教法,受到县局领导和有关老师的好评。我还手把手地指导和培养本是校办厂工人的黄跃成为三余中学称职的化学实验员。
1982年辅导学生做化学实验
从1974年起,我在三余中学连续十年担任高中班主任。我很注意言传身教,用一颗爱心和实际行动去关心和影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对好学生要鼓励,严格要求,防止他们骄傲自满;对中等学生要促进他们前进;对差生不歧视,不另眼相看,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决不放任自流,帮他们纠错改错,不要掉队。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我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学生遵纪守法,集中精力,搞好学习。我还请社会上的老干部、乡镇法制员、通州监狱管教干部等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法制教育。我还经常家访,与家长交流沟通,使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及时有效。集体开展班、团活动,发挥共青团员的带头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通过以上措施和做法,我班的班风一直较好,班级团支部经常被评为先进团支部,全班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本人的踏实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师生们的肯定,我于1974年12月1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从此,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更加努力的工作,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
到姜灶中学任职
1984年8月,上级领导将我调到姜灶中学担任教导主任工作。姜灶中学是1955年创办的,1960年升格为县属完中,我在三余中学工作十多年,而姜灶这个地方我从来没有来过。当年8月下旬,我带着妻儿、拖着行李离开了熟悉的校园、同事、学生及亲戚朋友,及时来到了陌生的姜灶中学上班。
1985年秋在教导处办公室办公
我原先是一个普通的化学教师,现在要负责学校的教导工作,担子重,责任大,我只能边干边学。我认真学习教学管理方面的资料,虚心向刚退休的老主任请教,接受校长室的指导,深入教师、学生中去,耐心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取得教导工作的主动权。
我从实践中认识到,要搞好教学,教导处就要带领教师转变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在“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上下功夫,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于是,我通过教师的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师生座谈会,反复贯彻教改精神,掀起教改热潮,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检查和督促,促进全校教学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姜灶中学一景
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是教导处工作的重点工程。我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促使毕业班教师在打好基础上下功夫,把精力放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和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倡导学生看书、思考和总结,不要埋在“书山题海”中爬不出来。教师教学必须做到少、精、活,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1985届我校高考成绩突出。全校255人参加高考,就有132人录取高校,录取率达51.8%(全县为40%),录取率仅次于县中。
1985年9月10日,全校教师热烈庆祝第一个教师节的建立。接着,经全体工会会员选举,要我兼任学校工会主席。教育工会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建立的。学校工会是在党支部领导下的教职工群众组织。我同其他工会干部一起,根据工会章程,积极开展工会活动,发动和组织教职员工参政议政,民主管理学校,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为教职工办实事,做好事,成绩显著。我校“教工之家”被县教育工会评为先进集体,受到表彰。
我的工作负担很重,但我仍坚持奋战在教学第一线,而且上的是高三毕业班的化学课。在整个复习指导中,我能立足于基础知识,紧扣书本,依纲而行,精讲多练,培养能力,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复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毕业班化学老师的共同努力,1985届我校化学高考平均分达到73.4分(县均68.2分,省均65.5分)。1986年4月18日,县高三化学复习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我应邀作了交流发言,并上了公开课,得到与会者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此外,我先后撰写了5篇化学教研论文,在市、县化学研讨会上交流或在有关刊物上发表。1984年12月29日,我的自制化学教具在南通市化学实验调演大会上演示,效果较好。
我在姜灶中学工作,虽只有两年时间,但我是尽了力的,学校领导和师生对我给予了肯定和赞扬。1984年底,我被评为南通县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并记功奖励。1985年底,我又被评为南通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并出席了这一表彰大会。 二窎中学工作十年里
1986年暑假,我被调到二窎中学担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1989年兼任学校工会主席。1990年夏,担任学校党政一把手,主持学校全面工作,直至1996年7月。在二窎中学工作整整有十年。
1989年11月29日,南通市市长张佑才同志离职进京任国家财政部副部长前夕来校视察时合影留念
二窎中学创办于1959年,1982年升格为县属完中。在历任老校长和师生员工的努力下,学校风气好,教学质量高,在全县小有名气。我来到本校工作,既感到很欣慰,又感到压力较大。
校长是“学校之魂”。作为学校的一把手,他的素质、能力和水平是决定学校工作成败的关键。于是我翻阅有关资料,参加校长培训,外出参观学习,从理论上武装自己,并具体应用到实践中去,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作为一校之长,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全体师生员工的表率,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和带动全体教职员工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我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到师生中去,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促进自己勤政廉洁,自重自律。我同大家打成一片,有福共享,有难同当,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气氛融洽。
1988年1月学校工会召开教代会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单靠校长一人是不行的。于是,我紧紧依靠学校整个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我对行政领导班子进行具体分工,明确职责,放手让他们大胆工作。对于教职工实行目标管理,职责到人,齐抓共管,奖罚分明,千方百计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共同为振兴二窎中学而努力奋斗。
我和领导班子成员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大力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引导教师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安于清贫,乐于奉献。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行“依法治校,定位管理,严格要求,奖罚分明”,推动了我校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我校良好校风的形成和巩固。1992年起,学校被评为南通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1987年以来,六次获得通州市文明单位;1988年以来,三次被评为南通市文明单位。
二窎中学一景
我们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积极开展教学“六认真”和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不断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方法、新路子。我们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在“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在全校形成了“严谨善教”的良好教风和“勤学善思”的良好学风,使我校一直以来以较高的教学质量享誉通州市内外。
九三年高考,两个高三班84人参考,72人达线,达线率高达86%,列同类完中第一。九四年高考,两个高三班学生参考,又有72人达线,理科达线率为80%,列同类完中第一,再度辉煌。九五年、九六年高考和中考均取得很好的成绩。张圣译,瞿国华,宋冬明,王海珊等一批教师先后被评为南通市、通州市优秀班主任、教学“六认真”先进个人。喻斌、吴春雷、钱宏、李健等一批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先后获得省、市、县一、二、三等奖。
南通市宣传部吴声和科长来校视察合影留念
我们加强后勤管理,坚持后勤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的方针,不断加强工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健全考核评估制度,使他们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我校在财务、财产、食堂、内保等管理工作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市教育局的肯定,多次被评为市先进单位。
我们开展勤工俭学活动,重点办好校办工厂。我们坚持简政放权,承包管理,实行校长室领导下的厂长承包管理负责制,调动厂长的积极性。这样一来,校办厂每年都能超额完成承包任务,产值、利润上升的幅度较大,在南通市、县名声较大。1988年度,校办厂完成产值700多万元,利润达53.2万元,获市、县明星企业。1990年度,创产值955.3万元,利润达61.3万元,再次获市、县明星企业。校办厂厂长三次获得市、县明星企业家称号。1987年,我校被评为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1991年6月5日,省勤工俭学会议再次来我校现场参观,我代表学校向省、市、县有关领导和与会人员作了经验介绍。此外我们还坚持养猪、养鱼等项目,发展校园经济。勤工俭学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为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1995年10月7日,学生获社会知识竞赛通州市第一名
我们加强了党建工作,积极开展党组织活动,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走出了一条依靠知识分子办学兴校的路子,其经验在1994年12月22日通州市委组织部召开的会议上交流,并在有关刊物上发表。我们加强了对工、青、妇工作的领导,发挥了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在学校两个文明建设和各项工作中的作用。我校党支部一直受到市、县领导的重视和肯定,1989年就被评为南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我校的红十字会工作成绩突出,自1992年—1996年,我校年年被评为南通市、通州市红十字会先进集体,受到表彰。1993年4月20日,我被评为南通市红十字会先进个人。
1996年4月在谢家渡烈士墓前举行成人仪式
我在二窎中学工作十年整,深深体会到,做一个完中的校长是很不容易的,要做一个好校长也是很难的,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但是有一点我可以保证,无论我遇到或处理什么问题,我都是出于公心和良心,从未从中谋取私利,捞什么好处,并尽我的能力,负责地把它处理好。这一点我是得到上级领导和本校师生员工认可的,这也是我应该这样做的。 借调在政协学校
1996年暑假,我调到了金沙中学,任学校党支部副书记,同时被借调到通州市政协学校,担任常务副校长,协助黄振高校长工作。
在校长办公室
我来到政协学校工作以后,协助黄校长做好学校的日常工作和教学管理,起草学校工作制度和教职工岗位职责,为使学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作出了自己的努力。我们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教职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有关文件,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思想素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常规管理,推动全校“用文明语言,比文明行为,做文明学生”等活动的深入开展,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促进学校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形成和巩固。我们以教学为中心,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抓好教学“六认真”,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成效显著。高补班高考成绩突出,高考录取率一直很高,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声誉。职业中专班学生输送到有关工作单位,很受欢迎。
1997年5月22日,我代表学校在南通市社会力量办学经验交流会上作了本人起草的《服务社会办教育,强化管理求效益》的专题发言,受到与会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在这次大会上,学校作为南通市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受到表彰。1997年11月13日,省教委来学校进行社会力量办学评估检查,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事后,我校被授予江苏省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的称号。
自从1996年8月,我来到政协学校从事行政工作的同时,一直坚持奋斗在教学第一线,担任两个高补班的化学课。2000年8月,我退居二线,本可上自由班,但我考虑到学校的需要,仍然坚持上课,而且上了三个高补班的化学课,教学负担很重。我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较强,抱着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教学中去。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每年的高考化学成绩都较好。高考平均分均超省、市、县均平均,受到通州教育局和学校的表扬和奖励。
在退居二线以后,我还担任高补班的班主任工作。我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去温暖学生的心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督促学生“学有目标,学需勤奋,学要得法,学有成果”。由于班级氛围好,师生融洽,同学们的学习更加刻苦,学习成绩稳步上升。2002年高考,我班成绩突出,各科平均分均超省、市、县平均,高考录取率达100%。2003年高考成绩仍然突出,参考的学生仍然100%录取高校。学生及其家长都很开心,我也为他们感到高兴。
在政协学校工作的八年中,无论学校处于高潮还是低谷,也无论学校人事怎样变化,情况如何复杂,我始终以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的身份,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那股热忱,踏踏实实工作,清清白白做人,坚持不懈,尽力而为,直至退休。
我是客籍教师,我的老家在盐城建湖县。我在通州从事教育教学三十多年,于2004年8月在金沙中学退休。我把我的青春全部贡献给了通州的教育事业。在我从教的过程中,我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岗位,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安于清贫,踏实工作,勤政廉洁,乐于奉献,为通州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努力。如果说,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上级领导的指导,同事们的帮助,师生员工的支持和配合。在此,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在我虽离开了教育岗位,但我仍要关心通州的教育事业,关心青少年的成长,继续为通州的教育事业发挥余热。
来源:记忆南通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