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引培、社保降费、用工保障……相信大家对这些词都不陌生,它们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企业生产发展息息相关……
中央和省市相继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市人社局认真对标各级指示要求,充分发挥人社职能作用,在以往推出系列惠企惠民举措的基础上,在人才引培、社保降费、用工保障等方面,继续寻找空间、释放潜力、反哺社会,用真招实举、真金白银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承担起人社部门的社会责任。
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聚焦“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和“上海大城市北翼门户城市”建设,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拓展选才视野,创新引才模式,优化配套服务,形成了“人才紧跟产业走,产业依靠人才兴”的互融互促局面。
1 深入实施通籍归雁计划
深入实施通籍归雁计划,两年吸引4万多名通籍大学生反哺家乡。 我市自2017年实施“通籍英才归雁计划”行动方案,计划通过3年努力,吸引5万名通籍高校毕业生回通就业创业。 克服生源持续锐减、地区人才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坚持把“归雁计划”纳入年度考核目标体系,加强统筹规划和督促指导。 建立“通籍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开发运行通籍毕业生回通就业实名制信息报送平台,加强对通籍毕业生就业的动态监测和跟踪服务。 市县联合开展“学子看家乡”、“学子新春座谈会”等专项活动。 2017、2018年两年完成了总体目标任务的80%,超出序时进度15%。其中2017年回通21852名,2018年回通18073名。省内其他地区求学通籍毕业生回通率已由35%左右提高到41.93%。
2 丰富传统招聘内涵
丰富传统招聘内涵,近300场招聘活动服务实体经济。 3 精准实施靶向引才计划
精准实施靶向引才计划,高精尖缺人才向产业集聚。 围绕我市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项目,实施精准化引才战略,开辟引才“快车道”,在全国15余所院校设立南通人才工作站。每年引进各类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近1万多人,其中硕士以上占15%左右。 围绕《南通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018-2025行动方案》,编制《南通市2018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需求汇编》。 组织我市400家(次)信息技术产业类重点企业赴全国相关高校开展“南通发展环境和人才政策”推介宣讲活动,举办30场专题招聘活动。
4 打造“南通工匠”
打造 “南通工匠”,年增加3万多技能人才支撑产业发展。 2018年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3.48万人,建成11家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122名高级技师,组织1760家企业17.62万人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发动8842名企业职工参加技能竞赛。 引导高技能人才培养对接产业发展,公布30个技师培训补贴紧缺型职业目录。 联合总工会、质监、移动等多个行业多家单位广泛开展技能练兵,产生近50名“南通市技术能手”。 加强技工院校内涵建设,提升“工匠摇篮”效能,推行技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和课堂教学质量评比活动,获评省示范专业1个、省精品课程4个,全市技校招生近1万人。
减税降费是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举措。我市自2013年8月起,失业保险单位缴费费率连降三次,从2%降至了0.5%;自2016年5月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已从20%降至了19%;2018年5月起,涉企工伤保险缴费费率全部下降了50%。这几年已为全市企业减轻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缴费负担累计50.85亿元,其中市区22.87亿元。
4月30日,省政府办公厅又出台了《江苏省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9﹞47号),明确我省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具体方案,自5月1日起实施。
1 养老保险 降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自2019年5月1日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统一降至16%。 目前,我市降费率工作已全面落实到位,全市约6万家参保企业已于5月1日起按调低后的费率缴费,预计全年可再减轻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负担总额约14.8亿元,其中市区(含通州区)3.4万户参保企业,预计减负约7.9亿元。 此次降低社会保险缴费比例,不涉及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以及灵活就业人员,更不会影响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水平。
2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 现行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再延长一年,执行至2020年4月30日。继续执行用人单位和职工失业保险缴费比例总和阶段性降至1%,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各0.5%的现行政策;结合我市实际,继续执行涉企工伤保险费率全部下调50%的现行政策。 预计全年可减轻企业工伤、失业两项社会保险缴费负担15亿元,其中市区(含通州区)减负7.85亿元。
3 稳岗补贴 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我市对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低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企业,给予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50%的稳岗补贴。 截止2018年底,累计审核发放稳岗补贴11662家次3.39亿元,惠及职工98.23万人次,其中市区9954家次2.52亿元,惠及职工69.81万人次。
随着我市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人口持续净流出,劳动力资源短缺现象逐渐成为我市众多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为做好企业用工服务、缓解企业用工矛盾,我们迎难而上、综合施策,加强就业信息搜集、发布,继续围绕人力资源的“内招外引”,为我市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1 开展调查摸清情况 组织开展了2019年企业用工需求调查情况,调查企业涉及全市25个行业的400家单位,覆盖我市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通过调查分析及后续跟踪,摸清企业用工需求情况,掌握需求的特点和走势,了解企业节后开工时间及外来务工人员返岗位率,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用工服务,缓解用工矛盾。
2 组织活动促进匹配 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市场早在1月份提前推出新春系列招聘活动,积极吸引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以及各类人才“落户”。 全市在春节前后高频率举办60余场招聘洽谈和岗位对接活动,为期一个半月的新春系列招聘活动期间,举办了名企优岗、外经人才、残疾人、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综合类以及机械加工、纺织服装、批发零售、生物化工等专场招聘会。 今年以来,全市共举办招聘会271场,进场招聘单位6019家次,采集发布就业岗位14万个,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4万个,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3 深化合作外引资源 春节前邀请甘肃临夏州、陕西汉中市、麟游县、眉县、太白县及云南腾冲市等劳务基地来我市考察用工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谋划了2019年劳务协作工作。 春节后组织开展赴外招聘专项行动,精心设计路线、合理安排时间、明确工作责任,组织129家企业赴陕西汉中、宝鸡、甘肃临夏、康乐、陇西等16个劳务基地参加27场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8885个。 派出了由职业指导专家、就业培训业务骨干、企业老总等最强阵容组成的外出招聘团队。外出招聘达成就业意向2498人,有组织输入687人。
4 精准服务企业用工 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院校为企业引进劳动力,落实输送奖励、招聘奖励、就业奖励等用工补贴政策,指导企业做好员工队伍稳定工作,发挥资金补贴作用支持企业引进外来劳动力,切实降低企业招聘成本。 今年一季度共审核发放16家重点帮扶企业招聘补贴17.65万元,1家人力资源机构输送奖励12.08万元。
服务只是起点,满意没有终点。优化营商环境,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下一步,人社部门将继续加强对企业的用工指导,强化企业人文关怀、培训提升职工技能,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同时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对口人才,加强基地建设、引进优质人才,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提高招聘竞争力,进一步缓解企业用工难题。
南通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