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帖:《汉人的音乐能力是文明民族中最低的》(转)
本帖最后由 看空 于 2014-12-13 20:13 编辑中国人的音乐能力差到什么程度呢?也就和足球差不多。 一则小泽征尔给辽宁省交响乐团补课的故事: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曾经访问沈阳,和辽宁省交响乐团合作。但是里面的乐手却连基本功都不过关,小泽征尔还花了很多时间给他们补课。他们自己不好意思,说算了,打算放弃,还是小泽不断鼓励他们,最后才算勉强完成演出任务。因小泽征尔出生在中国,据说对中国感情很深,发现这种现象后,他流泪了。 为什么中国的文艺团体出国演出每次都是圆满成功、盛况空前呢?例如宋ZY去金色大殿那次,国内安排了500个人跟过去,加上当地大使馆派票给留学生、华人团体、国际友人等才将座位塞满。这既不是捏造也不是谁泄密而是官方报道的。这样的中国音乐团体、音乐家,他们的唱片出了国门,恐怕基本一张也卖不动,这一点别不服气。 其实中国古代对音乐是十分重视的,乐也是君子六艺之一,古代君主和贵族陪葬品,乐器是主要之一。但现实中,音乐艺术的发展水平十分低下,与其他书法、绘画、建筑艺术门类不成比例,这里面有特别的原因是什么?首先汉人就不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在中国各艺术发展中,最弱的就是音乐!例如听中国什么解放军军乐团,总政合唱团之类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合唱,简直是一种折磨,音乐水准最高的中央交响乐团,,演奏一些小调小曲还可以。总的来说中国人把握和声的能力极差,连西方业余水平都远远达不到。 音乐表现力最主要的是和声!对位法、交响乐、大合唱、复调音乐本质上都是和声。中国汉人音乐没有和声,只有最简单的五声律制,在有理论支持的成体系的音乐里,汉人的是最简单的!也没有复调,半音使用极少;而西方早已发展出了成熟的12平均律!中国民族乐器个性十足,缺乏共性,例如二胡的音色就是一种哀愁、悲悯,拉《二泉映月》最适合心灵受过伤或经历过很多冤屈的的人听,这音色个性,像个上坟的寡妇,也最适合要饭的拉。沈阳音乐学院王中健教授曾说,中国的单一乐器演奏还好,一两件乐器伴奏也尚可,就怕一大堆民族乐器的合奏,那种噪声实在可怕,难以合成整体和谐的音色。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席指挥彭修文先生,终生致力于民族管弦乐队的交响化,但很可惜,直至生命终结,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依旧是一片噪音。中国的乐器就是“个性太强”,和声就是大难题!国际上出名的指挥家也一个没有。重要的原因是汉族没有教堂音乐,各个民族最初的音乐都起源宗教!佛教极少和声,基督教有悠久丰富的和声发展历史。思考下中国的古典戏剧高度发达,但是里面的唱都是独唱,从来就没有合唱;中国的地方戏包括大鼓、三弦、单弦什么的都是固定曲调,随便填词,这是一种多么奇怪的现象?这些都说明把握和声的能力差! 中国音乐家缺乏独创和原创能力:最典型的例子是《梁祝》和《黄河》,这是解放后创作的最杰出的两部作品,也有世界声誉,在世界范围内可以跻身二流行列。但这两部作品恰恰说明中国人音乐能力的差劲。小泽征尔带领波世顿乐团来中国,中午拿到《梁祝》总谱,下午合练了一次,晚上就演出了。这说明什么,就是你那玩意儿太简单了。 第一,两部都是集体创作,这是西方人无法想象的。音乐创作历来是个人发挥的领域,怎么会有集体创作这个说法,但中国就是特色。 第二,主题都不是原创。小协《梁祝》,主题改编自民间戏曲,钢协《黄河》,直接改编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这两部作品的主创,在离开集体创作独力创作时,也再也无法创作出同样水平的作品了,成为绝响。 创作小协《梁祝》的两人,何占豪从此后再没有创作出任何像样的作品,就靠这点老本混到北京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最高学府;陈钢也只是写了两三首小曲还不错,如《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毛泽东思想把金色的烛台照亮》,除此就没有什么像样的作品了,靠《梁祝》老本,混成上海音乐学院无冕院长、名教授。创作钢协《黄河》的殷承宗,以后干脆不搞作曲,改为钢琴演奏家了。毛时代创作了大量歌剧,是采集民歌民调改编集体创作的,和西方歌剧都是个人创作相比,显然中国人不具备独创和原创能力。所以中国的现代音乐家都是混混,翻遍《音乐圣经》,竟然在作曲家或者演奏家中找不到出生在大陆的中国人的名字。在民音里面能混得出水平的,一定不会对“改编”二字陌生,离开了改编他们一定会原型毕露,一定一个屁都放不出来,崩管多大的大师;靠民间资源吃饭,瞎子阿炳就是这个过程中被发现的。 最早在清末当西方音乐进入中国后,聂耳、冼星海早期的中国音乐人就开始搜集民歌民调。聂耳一生,只写了20来首小歌小曲,较好的只有《义勇军进行曲》和《金蛇狂舞》《塞外歌女》等两三首。《金蛇狂舞》是改编自民间乐曲。就这样一个有点才气的,被吹捧为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也是,最高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也是取自民间乐曲,在世界上只能算三流作品(当然三流也是入流了)。也被吹捧为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聂耳之流,都是靠采集民歌民调吃饭的音乐人。著名的所谓西部歌王王洛宾,就是专门搜集西部民歌成名的。 最近几年搞的音乐原生态活动,由于民间资源已经挖掘得差不多了,所以活动也没搞到几样成功的作品。所以这帮混混,不但在世界音乐史上没有地位,在中国音乐史上也没有地位。有创新的倒是样板戏,但那是旁门左道。现代中国人,在任何方面,都是吃两碗饭,一碗祖宗饭,一碗子孙饭。吃光喝尽散伙。现在已经开始散了。 音乐是人追求精神自由的表现,凡是反映才智理性和高尚情操的哲学,艺术等文化层面的一切,无不在专制集权政治的的重压下停滞不前。豪放的民族才有音乐、劳动人民才有音乐,“如歌的行板”的主旋律不就是一个泥瓦匠哼的么。中国至今仍然是万难毁灭的铁屋子,大部分民众懵懂无知,对自身所处的谎言奴役的处境一无所知。国内民族乐器演奏者,凡是新人出专辑,都要囊括几首类似十送红军这样的红歌,以替Z制政权涂脂抹粉,只要国家体制不变革那么文化发展就会永远停滞下去。古琴音乐是中国文人成就的唯一音乐种类,凭其空灵、高妙、雅洁的音乐境界,近几年社会上很流行学古筝热,那么学古筝未必是盼孩子当音乐家,就是觉得自己这代不行,孩子也要做贵族。 结论: 中国到目前为止,音乐水平依然停留在最低级的阶段,交响乐、大合唱、复调音乐、歌剧等到现在还玩不来,无力自拔。合唱方面,小合唱还可以,大合唱就歇菜了,连西方业余水平比不上,就是一群农民在吼叫。国人是当今世界最擅长妄自尊大,自命不凡,却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种族!所以很难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只能靠固步自封来自欺欺人,苟延残喘。
页:
[1]